《易經》上講: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變化見矣”。這些變化的道理從哪里來?是古人通過對世界萬物、對宇宙天體的觀察總結而來?!跋蟆本褪乾F(xiàn)象,就是自然界隨處可以看到的,只要不是瞎子,人人都能看到的現(xiàn)象?!霸诘爻尚巍?,就是說地球上的萬事萬物,包括人、動物、植物,乃至萬事萬物的變化,都與自然天體的關系有著密切的聯(lián)系。從這中間,就可以總結出變化的規(guī)律來了。
整部《易經》其實就講了一個字,讀懂了,受益無窮
所以《易經》告訴我們的,其實就是一個“變”字,就是萬事萬物變化的規(guī)律,而不是死板固化的教條,這是《易經》智慧的核心,也正因為如此,《易經》這部經典才會永不過時,萬古常新。
通過學習《易經》,首先應該知道,宇宙之中沒有不變的事,沒有不變的人,也沒有不變的東西,一切事物都在發(fā)展變化之中,要承認變才是常態(tài),無常才是正常。而我們普通人的思維觀念,很容易一成不變,而且還不了解變化的規(guī)則,因此就只能隨著變化而走,自己不能做生命的主人。而圣人呢?他們明白了這個變化的法則,就能順應變化規(guī)律,領導變化,改變事物的變化軌跡。正如佛教講的那樣,凡夫是心隨境轉,菩薩則心能轉境。
整部《易經》其實就講了一個字,讀懂了,受益無窮
即使我們不明白這個“變”的法則,只要能認清“變”是常態(tài),對我們普通人來說,就已經受用無窮了,生活之中,處處都用的到。
比如我們以前看人,總要分個好人壞人,在我們心目中,誰是好人,誰是壞人,誰是不好不壞的人,都會有個成見。現(xiàn)在明白了變的道理,就不會再用成見看人了,因為每個人也都是在變化之中,過去是壞人,現(xiàn)在就可能是好人;過去是好人,現(xiàn)在也可能變成壞人,我們應該只看他當前的表現(xiàn),而不能用過去的眼光評判他。
易經
再比如人生的遭遇,以前我們相信愛情,以為愛情可以生生世世、天長地久,可一旦失戀,就又接受不了現(xiàn)實,往往會尋死覓活的?,F(xiàn)在明白了“變”的道理,就容易想開了,因為萬事萬物都在變,愛情當然也會變了,這有什么大不了的,很正常呀!
以前生活上遭遇一些挫折和磨難,經常會萬念俱灰,感到絕望,讀了《易經》后,明白了否極泰來的道理,再遭遇逆境的時候,就會泰然處之,不再消極悲觀了;以前在一帆風順的時候,經常會得意忘形,忘乎所以,現(xiàn)在學了《易經》,知道任何事物都在變化之中,物極必反,樂極生悲,就不再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了。
易經里面講的是什么,讀懂了,受益無窮
以前批發(fā)服裝的時候,銷售過一款腈綸的毛衫,地攤上的客戶拿去賣25元,服裝店拿去賣98元,商場客戶拿回去換個標,假冒羊絨衫,賣399元,還都賣的很好,為什么呢?就是因為人有成見,不懂得“變”的道理,同樣一件衣服,從商場、服裝店里買的人,她就抱著一個死理——“便宜沒好貨”,就認為便宜的是假貨,貴的才是正品,你要說她買的跟地攤貨其實一樣,她肯定不會相信,還會跟你急。當然,這里只是舉個例子,并不是不讓大家去商場買東西,千萬別誤會,商場大多還是貨真價實的,地攤也有假冒偽劣的,不能一概而論,關鍵是要懂這個道理,不要死心眼。
所以,簡單地說,《易經》的智慧,就集中在這一個“變”字上,變才是萬事萬物的常態(tài),明白了這個道理,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,一定會受益無窮!如果再能明白“變”的法則,那可就超凡脫俗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