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正月初二,人們紛紛走訪親朋好友,進行拜年問好。這是一種傳統(tǒng)的社交方式,也是加強人際關(guān)系的良機。通過相互拜訪,人們分享彼此的喜悅,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充滿幸福和好運。
正月初二回娘家的寓意
根據(jù)民間傳說歷史記載以及風俗文化來看,家中已經(jīng)出嫁的女兒在大年初二這一天要"回娘家",并且還不能是女兒自己回去,必須是女兒女婿同行去給岳父和岳母拜年,因此民間也把這一天稱"姑爺節(jié)"、"迎婿日"。"回娘家"又稱"歸寧"。在過去的舊時代,人們有"嫁出去的姑娘,潑出去的水"這一說法,認為女兒出嫁了,就是屬于丈夫家的人了。但是在如今出嫁的女兒同樣也是家庭之中的寶貝,大年初二回娘家也是為了女兒家庭的幸福。
大年初二回娘家有什么講究
大年初二這一天是女兒女婿回娘家的時間。即是女婿給岳父母拜年,俗稱"迎婿日"。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,回門會把娘家吃窮,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。在臺灣有這樣的民諺:"有父有母初二、三,無父無母門擔擔。"意思是說有父母的女兒,在年初二以后,娘家人必然來接回去團圓,只有無父無母的女兒,沒有父母親的想念,可能就是沒有人來接的。
初二回娘家的菜品
正月初二回娘家的話,其實,在菜品上也頗有講究。在飲食習俗方面,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"開年飯",菜式多樣,皆取吉祥寓意。雞是少不了的,燒肉取"紅皮赤壯"(身體健康)之意,炒飯取意"大顯身手";豬脷(舌)取"大利"之意,還有生菜,取意"生財",蒜喻能寫會算,蔥喻聰明,韭喻長長久久等。所以總的來講,娘家之中準備各種各樣的菜品,也是希望女兒和女婿可以開心,未來婚姻生活也可以幸福。
精準測算